㈠ 燕子犯傻
2008年11月5日宝宝刚满一周岁,当天的13点30分,我接到燕子的电话。 “清晨,咱家宝宝发烧了,咋办呀?”
“多少度?”
“38°4,用不用抱到医院去看看?”
“除了发热而外,有别的情况么?精神头怎么样?正常吃喝么?有没有哭闹或者打蔫什么的?”
“这些倒是没有,跟平时一样玩耍,吃奶也没见少。用不用上医院啊?”燕子明显已经比第一次问的时候着急了。
“不——用——到医院来,先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回头再测体温。“
“那用吃药么?我出去买啊?”
“药,不用你管,暂时也不用吃,我下班的时候带些回去”
撂下电话,继续工作。16点30下班,我到药店买了一种退热药(为了避免给读者留下我强调某种退热药的错觉,药名姑且略去)和一种几乎是万能的神药板蓝根冲剂(为了叫读者明白我对以中药抗病毒的厌恶,必须点名)。退热药是可能给宝宝吃的,板蓝根则是为了糊弄宝宝的妈妈和奶奶,一旦拧不过她们,非要去医院的话,也好拿板蓝根抵挡一阵(不是抵挡感冒,是抵挡燕子和俺娘)。唉,与自己的老婆和亲娘还得运筹帷幄呢,这年头做个坚持原则的大夫太不易了。光患者的愚蠢这一关就够你吃一壶的,可怜呀,愚蠢;可恨呀,这制造愚蠢的大环境!
到家后,俺娘说,孩子洗澡以后就睡了,体温已经降到37°了。燕子问:“晚上再烧怎么办呀,要不要去医院?”
我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不用,再烧再洗澡!”
“要是听你的话,孩子被耽误了,我跟你没完!”
“你要再敢跟我胡搅蛮缠,我就给宝宝换个妈!”
可能是我回来的时候关门动静太大了,也可能是刚才嗓门不够小,总之宝宝这个时候醒来了,咿咿呀呀地要妈妈。燕子刚刚被我抢白了一顿,扁着个嘴就去抱孩子了。
“呀!怎么又烧起来了,孩子身上好热。”燕子赶忙把体温计给小家伙夹在腋下,这个凉凉的东西,宝宝显然不喜欢,挣扎着想把手臂抬起来。燕子按着她的胳膊,哄着她吃奶。体温计显示:38°5了。
我用小勺当成压舌板,看了一下孩子的嗓子,未见红肿,又趴在她胸口听了听心肺,心音呼吸音都没问题,再搬了搬脖子,也没发现异常(没脑膜炎的表现)。当然这一切显然把宝宝惹闹了,大哭着抗议,哭声嘹亮,中气十足,毫无沙哑衰弱的表现。
“我去烧水,再给孩子泡个澡。”
“能行么清晨?这招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书上写的呀?”连我娘也要坚持不住了。
“哈,回头我给你们找证据。”
把宝宝从澡盆子里捞出来后,很快体温又降下来了。燕子和娘还是一脸狐疑。我的计划是,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就一直用物理降温,临睡前给一次退热药。19点30分,宝宝睡前体温又到了38°6了,我把退热药按其体重需要量的最低值给孩子吃了,大约十分钟后,孩子开始出汗,体温降下来了,一夜安睡。
一直到我早起来去上班,孩子体温都在正常范围内,而且一般状态良好。
11月6号的下午15点多,还未到我下班时间,燕子再次打来电话,这次她有点急了。
“都超过39°了,还在家挺着呀?我要抱孩子去医院!”
“不去医院就是挺着么?按我昨天的剂量再给孩子吃一次,然后把孩子泡水盆子里!”
“你上班走之后,孩子就又烧了,早上吃一次药了,退热后又烧起来了,有你这样当爹的么?”
“现在就听我的对症处理,别的暂时没必要,听见没有?”我几乎是咬着后牙槽子再说话了, “你这个白痴!”
说完这些,我把手头的工作跟同事交代了一些,换衣服赶忙往家赶。我真担心这个笨蛋会把孩子抱来医院,就算做个采血化验,也是平白无故地叫我的宝宝挨了一针不是。宝宝别急,爹回来修理你娘,敢无故给我宝宝采血,揍死她!我心里念叨着发足狂奔,大约是20分钟后,等我到家的时候,孩子正坐在床上跟一堆玩具玩的热乎,看她爹回来,连理都不理,更别说感激我救驾之功了。原来,关键时刻,是俺娘压住了阵脚,没同意燕子把孩子抱到医院去,按我说的处理之后,孩子的体温已经正常了。7号的时候,又用了一次退热药,之后孩子的体温就一直保持正常到现在。板蓝根,本来是预备实在无法说服燕子只用对症的退热药时使用的,最终也没用上。
这一次愚昧的孩她娘——燕子,败的灰头土脸,李医生大获全胜。
㈠ 燕子犯傻
2008年11月5日宝宝刚满一周岁,当天的13点30分,我接到燕子的电话。 “清晨,咱家宝宝发烧了,咋办呀?”
“多少度?”
“38°4,用不用抱到医院去看看?”
“除了发热而外,有别的情况么?精神头怎么样?正常吃喝么?有没有哭闹或者打蔫什么的?”
“这些倒是没有,跟平时一样玩耍,吃奶也没见少。用不用上医院啊?”燕子明显已经比第一次问的时候着急了。
“不——用——到医院来,先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回头再测体温。“
“那用吃药么?我出去买啊?”
“药,不用你管,暂时也不用吃,我下班的时候带些回去”
撂下电话,继续工作。16点30下班,我到药店买了一种退热药(为了避免给读者留下我强调某种退热药的错觉,药名姑且略去)和一种几乎是万能的神药板蓝根冲剂(为了叫读者明白我对以中药抗病毒的厌恶,必须点名)。退热药是可能给宝宝吃的,板蓝根则是为了糊弄宝宝的妈妈和奶奶,一旦拧不过她们,非要去医院的话,也好拿板蓝根抵挡一阵(不是抵挡感冒,是抵挡燕子和俺娘)。唉,与自己的老婆和亲娘还得运筹帷幄呢,这年头做个坚持原则的大夫太不易了。光患者的愚蠢这一关就够你吃一壶的,可怜呀,愚蠢;可恨呀,这制造愚蠢的大环境!
到家后,俺娘说,孩子洗澡以后就睡了,体温已经降到37°了。燕子问:“晚上再烧怎么办呀,要不要去医院?”
我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不用,再烧再洗澡!”
“要是听你的话,孩子被耽误了,我跟你没完!”
“你要再敢跟我胡搅蛮缠,我就给宝宝换个妈!”
可能是我回来的时候关门动静太大了,也可能是刚才嗓门不够小,总之宝宝这个时候醒来了,咿咿呀呀地要妈妈。燕子刚刚被我抢白了一顿,扁着个嘴就去抱孩子了。
“呀!怎么又烧起来了,孩子身上好热。”燕子赶忙把体温计给小家伙夹在腋下,这个凉凉的东西,宝宝显然不喜欢,挣扎着想把手臂抬起来。燕子按着她的胳膊,哄着她吃奶。体温计显示:38°5了。
我用小勺当成压舌板,看了一下孩子的嗓子,未见红肿,又趴在她胸口听了听心肺,心音呼吸音都没问题,再搬了搬脖子,也没发现异常(没脑膜炎的表现)。当然这一切显然把宝宝惹闹了,大哭着抗议,哭声嘹亮,中气十足,毫无沙哑衰弱的表现。
“我去烧水,再给孩子泡个澡。”
“能行么清晨?这招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书上写的呀?”连我娘也要坚持不住了。
“哈,回头我给你们找证据。”
把宝宝从澡盆子里捞出来后,很快体温又降下来了。燕子和娘还是一脸狐疑。我的计划是,在宝宝清醒的时候,就一直用物理降温,临睡前给一次退热药。19点30分,宝宝睡前体温又到了38°6了,我把退热药按其体重需要量的最低值给孩子吃了,大约十分钟后,孩子开始出汗,体温降下来了,一夜安睡。
一直到我早起来去上班,孩子体温都在正常范围内,而且一般状态良好。
11月6号的下午15点多,还未到我下班时间,燕子再次打来电话,这次她有点急了。
“都超过39°了,还在家挺着呀?我要抱孩子去医院!”
“不去医院就是挺着么?按我昨天的剂量再给孩子吃一次,然后把孩子泡水盆子里!”
“你上班走之后,孩子就又烧了,早上吃一次药了,退热后又烧起来了,有你这样当爹的么?”
“现在就听我的对症处理,别的暂时没必要,听见没有?”我几乎是咬着后牙槽子再说话了, “你这个白痴!”
说完这些,我把手头的工作跟同事交代了一些,换衣服赶忙往家赶。我真担心这个笨蛋会把孩子抱来医院,就算做个采血化验,也是平白无故地叫我的宝宝挨了一针不是。宝宝别急,爹回来修理你娘,敢无故给我宝宝采血,揍死她!我心里念叨着发足狂奔,大约是20分钟后,等我到家的时候,孩子正坐在床上跟一堆玩具玩的热乎,看她爹回来,连理都不理,更别说感激我救驾之功了。原来,关键时刻,是俺娘压住了阵脚,没同意燕子把孩子抱到医院去,按我说的处理之后,孩子的体温已经正常了。7号的时候,又用了一次退热药,之后孩子的体温就一直保持正常到现在。板蓝根,本来是预备实在无法说服燕子只用对症的退热药时使用的,最终也没用上。
这一次愚昧的孩她娘——燕子,败的灰头土脸,李医生大获全胜。
㈢ 进退两难
很多人抱怨看个感冒花了很多钱,于是骂医生无良骂医院缺德。 其实有时病人是把其他疾病误作了感冒,比如已经出现了细菌感染,或者“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这早已经超出“感冒”的范畴,不是简单地对症退热就痊愈的了的。这种情况对医生扣屎盆子,实在是冤枉了好人。所以,不要在应该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却拒绝了医生的正确主张,倒霉的是自己。
另外的一种情况,比如有中国特色的抗感冒疗法,中西医结合的组合拳。就得仔细说道说道了。
单从技术层面来说,医生对付普通感冒实在是小菜一碟,就像我处理我的宝宝那样,哪个医生都应该会。但如果一个门诊医生直接对患者说回去多喝点开水适当休息就成了回去吧,不用打针,也不用检查,发热的话吃点退热药就行了……试想一下,他很可能被家属大骂一顿而后人家换个大夫继续看。而换个能开一系列检查并打出一套“组合拳”来抗感冒的医生远多于肯适当担当风险而倾向于少用甚至不用医疗资源来对付感冒的医生。久而久之,“组合拳”雄霸天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我确实没有在工作中对付过感冒的病人,但外科门诊经常遇到家属要求做CT的,多见于有肇事方的情况,当我觉得没必要的时候,我会说CT目前没有必要而且CT的辐射对孩子伤害很大。搞的家属最后大骂:“你他妈的跟这个司机什么关系?”我跟这个司机没关系!当然我只能在心里回骂,最后不得不开CT检查,伤心几次之后干脆懒得跟家属解释辐射的事了。求仁得仁,我何苦为了原则将自己陷于不利?很多“组合拳手”就是这么被险恶的江湖逼出来的。
“组合拳”疗法,太容易说服患者接受了。而且,如果这么治疗还是出现并发症了,你可无话可说了吧?我打出去的可是散弹呀,居然还有漏网的,那只能怪你老兄点背了。我一个2006年的时候才拿到执业证书低年资外科医生都知道普通感冒应用抗病毒药和抗生素是无效的,莫非那些常年坐门诊的高年资内科医生反而不知道了?
不排除有些老医生无法理解和接受循证医学的法则,仍旧依据其既有的经验看病,甚至有个别医生单纯是为了追求回扣,但更多的医生却很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
通常医生要根据疾病的一般规律、发生概率以及临床经验作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要恰到好处非常困难,如果事后总结的话,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医生的诊疗过程是无可挑剔的。毫无疑问的是,越是医患信任差,医生越愿意倾向选择过度医疗,因为过度医疗给患者和医生带来的风险一般远小于漏诊、漏治。在第一部分的事情里,如果我面对的不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几乎很难做到不动用任何检查。
盼只盼江湖不再险恶,医生可以理直气壮地拒绝家属的不当要求。坚持原则的医生可以有生存的空间(目前的情况是坚持原则只会导致患者讨厌同行排斥)。而改善这个险恶的江湖,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悲观地以为积重难返,前途无“亮”。有调查显示,近6成以上的医生对医改不抱任何希望。
这,不就是最最基本的医学常识么?可是,在我们国家,常识却经常成为十分奢侈的信息,我们该骂谁?
南京营养师培训认证网转载
上一篇:“感冒药限买5包”后的利益背景
下一篇:感冒药攻略